双簧名字的来历有哪些典故?
双簧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说在光绪年间有两位姓黄的民间艺人黄大笑和黄二笑,他们擅长同台表演相声。有一次他们被召到宫中为慈禧太后表演,然而在演出前黄大笑突然嗓子哑了无法发声。面对这个突发的状况两人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黄二笑嗓子好,于是他就藏在椅子后面说话,而黄大笑则坐在椅子上表演哑剧。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逗得慈禧太后和众大臣前仰后合大加赞赏。由于这种表演形式是由两个姓黄的人所创并且具有独特的效果,后来人们就将这种表演形式称为双簧。

双簧的特点是一个演员表演动作和口型,而另一个演员则在后面说唱,两者配合默契以假作真产生幽默的效果。
另外关于双簧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清朝中后期有一位自弹自唱的艺人黄甫臣技艺高超,连慈禧太后都听说了他的名声请他到宫里去弹唱。然而当时黄甫臣已经七十多岁了,喉咙沙哑不能再唱。为了遵守皇命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带上同样擅长演唱的儿子一起入宫。表演时他在前面做出各种弹唱的动作,儿子则躲在后面演唱,表演效果如出一人。

后来慈禧太后知道了真相反而非常高兴,称黄甫臣父子为双簧,这就是双簧得名的另一个由来。

总之双簧是一种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其名称来源于清朝时期的两位姓黄的艺人以及黄甫臣父子的传说。它通过一个演员表演动作和口型,另一个演员在后面说唱的方式产生幽默的效果,深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