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管仲的故事和典故(中国历史典故——管鲍之交)

时间:2024-11-01 10:30:10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太平盛世,也有过常年征战,“管鲍之交”的故事就发生在战争纷乱诸雄并立烽火四起的“春秋时期”,故事的发生地是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位,一曰,管仲,一曰鲍叔牙。

先名词解释一下,“管鲍之交”语出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原文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字面意思很简单,是父母生下了我,但鲍叔牙是真正懂我的人,后世人称颂: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者。此处小白可不是你想的那个小白,他是齐国公子小白,这位老哥最终成长为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那么,管仲、鲍叔牙这二位发生了什么故事,才让后人赞美他们的交情呢?

话说,管仲,年幼时家贫,常欺负鲍叔牙,在他家吃吃喝喝,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以失败告终,邻里街坊常对管仲嗤之以鼻,而鲍叔牙却不以为然,后来两人逐渐成长起来。鲍叔牙做了齐国公子小白的门客,而管仲选择了齐公子纠。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他的弟弟公孙无知成为新的齐王,很快又被新的内乱杀死。彼时身在异国他乡的公子小白、公子纠都急于回国争王位,管仲给公子纠出计谋:借用鲁国的兵,在公子小白回国的必经之路上将其诛杀。急忙回国的小白果然在莒国和齐国的边界被管仲拦住,管仲问小白为什么没有诏唤而急匆匆回国,鲍叔牙给公子小白百般辩解,管仲就是不放过。于是公子小白带领少数随从向齐国逃窜,管仲一看骑马就追,射出一箭,箭没入公子小白乘坐的车轿内就没了声响,管仲就以为射死了他。这下公子纠开心不已,于是令军队缓步前进,结果到了宫廷发现公子小白已经成了新的齐王。管仲这才明白上了公子小白的当了,当初一箭只是致伤未伤及性命,仓皇之中,公子纠和管仲逃亡鲁国。公子小白命令军队进攻鲁国,经过几次大战之后,鲁国终因国力不及而向公子小白求饶,公子小白提出了两个条件:其一,让鲁国杀了公子纠,其二,交出管仲由齐国处理。鲁国没有办法只能答应。

公子小白见到从鲁国押送回来的管仲,便气急败坏要报一箭之仇,鲍叔牙便站了出来,为管仲求情,对公子小白说:“您要是国富民强,用我便够了,您要是称霸诸国必须启用管仲”。公子小白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从此以后,管仲对齐国内部大兴改革,制定富民强兵政策;外交上采用“尊王攘夷”之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助齐桓公坐上春秋五霸之首,鼎盛之时,连周天子任命官员都要听从齐桓公的意见。

管仲,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仲父”,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逝,被后人尊称“管子”、“圣人之师”、“法家先驱”、“华夏文明保护者”。

鲍叔牙,鲁国平阳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为齐国制定了大夫选拔制度,是外交政策“尊王攘夷”的首倡者,对齐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推荐管仲做相国,助齐国登上春秋五霸之首的宝座。

“管鲍之交”,被世人传颂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管鲍之交”被称为交友的最高境界,它为我们揭示了真正的朋友就是要患难与共,为了集体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成就对方,让集体获得最大利益。这个集体可以是大到国家,小到公司、单位,同事之间坦诚以待、宽于待人,有甘愿奉献、自愿吃苦的精神,相互之间情同管鲍之交,必定能够相互扶持,推动大集体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