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马来西亚代表性的东西 六道菜,谁最能代表马来西亚?

时间:2024-07-23 14:15:07

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一个美食天堂,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如中国菜、印度菜和葡萄牙特色菜等随处可见,令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菜肴类似,口味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调味。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香喷喷的沙嗲(鸡肉、牛肉及羊肉串)、马来糕点、竹筒饭、沙爹、沙律啰惹等。多元文化的种族的天然优势也造就了马来西亚这国家拥有许多特色美食。那么马来西亚到底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娘惹菜

娘惹菜系是由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合并而成的马六甲菜肴,新加坡地道美食,传统中国菜烹饪法与马来香料完美结合,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所用的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香料调配而成。娘惹菜取名于娘惹,指的是中国移民和马来原住民通婚的女性后裔。叻沙(LAKSA)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种。除了马六甲地区,娘惹菜还流传到了槟榔屿、新加坡以及印尼和泰国。

娘惹菜口味浓重,使用多种来自马来料理多用的香料,如小葱头,姜(会选用普通姜,山姜或南姜),姜花,辣椒,薄荷叶,香茅,叻沙叶,班兰叶,肉桂,蜡烛果,罗望子(及罗望子做的亚参膏),泰国青柠,香菜籽,莳萝,虾酱(峇拉煎),咸虾酱,豆酱,棕榈糖等,讲究把香料研磨杵碎,调成稠糊的配料,给食物带来独特的风味。娘惹菜又喜好使用华人传统的食材,配以多种马来料理中的配料,如椰浆,芒光,江鱼仔,青瓜等,配合香料加以长时间的炖煮,最后成为一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娘惹菜原本只是家传为主,颇为小众,本身受制于食材(如猪肉的使用)和传统中式烹调手艺的使用,不如本地传统料理传播广泛,或者只是作为街头小吃的一道菜而出现(如叻沙)。今年新马多地开发传统娘惹餐厅,很多餐厅讲究“家”的味道,但在呈现卖相方面加以改良,娘惹菜得以拿上台面,加以推广。

马来虾面

虾面是由虾和米线放在一起煮的,里头有虾仁、鱼饼、肉、墨鱼、蔬菜。面汤浓浓厚厚的,面上隐隐飘着一层红油。一口汤下去那个鲜啊。味道偏辣。虾面是东南亚料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槟城具代表性,是一道利用虾壳及辣椒熬煮的赤红辛辣汤底,再配上黄面条、米粉、虾和蕹菜等而成的面食料理,在新马各地的华人茶餐厅或美食中心都可寻其踪迹。福建虾面的汤底充满虾的鲜味及辣椒等香料的香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与印尼华人中广受欢迎。

福建虾面据说为早期移民至槟岛的福建人所研发。在日据时期,捕捞的鱼产都只能售卖给日本军人,于是当地福建渔民将剩下的虾壳、虾头熬成汤,再配上黄面,继而创出这道庶民美食。也有人指出这是一道从福建流传的食物,在泉州一带称为虾面,随着华裔先辈下南洋,再加上南洋的辛香料,形成目前的虾面。

沙嗲

闻名的沙嗲(SATAY)是将卤过的牛肉或鸡肉串成肉棒,然后在炭火上烧烤,佐以甜中带辣的花生酱汁,再配上黄瓜、洋葱和一种称为KETUPAT的马来饭团(裹上棕叶煮成的)一起食用。

沙嗲是一种东南亚的烤肉串,通常肉以酱汁先腌过再烤。沙嗲的食材可能是切片或切块的鸡肉、羊肉、牛肉、猪肉、鱼,其它肉类,或豆腐。沙嗲虽然经常使用竹签串肉,但比较正统的是以椰子树叶的梗串肉。沙嗲通常以木材或木炭烤,然后吃时可以再加上各种辛辣的沙嗲酱调味。沙嗲与日本的照烧、中东的卡博串类似。沙嗲在2011年CNN观众投票在世界上50个最美味的食物中排名第14。

椰浆饭

广受欢迎的马来风味早餐椰浆饭是一种既香又辣的饭食。在马来西亚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地方风味餐馆,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身影。椰浆饭nasi lemak是在马来西亚的一道菜肴,是马来西亚的非正式国菜。传统的椰浆饭裹在香蕉叶里,基本佐料有参巴辣椒酱、江鱼仔、花生、鸡蛋等。在马来西亚,椰浆饭不仅为马来族所喜爱,华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都喜欢把她作为正餐食用。椰浆饭由椰奶蒸饭、香斑斓叶、辣椒酱、炸花生凤尾鱼、黄瓜片和半个煮鸡蛋构成。用双层的香蕉叶和旧报纸或棕色蜡纸包裹成金字塔形状。还有其他配菜,如牛肉巴东,五香炸鸡或各种海鲜。在马来西亚,椰浆饭不仅为马来族所喜爱,华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都喜欢把她作为正餐食用。

煎蕊

煎蕊(cendol)是一种由Pandan(斑斓)叶汁制成的绿色细条,有浓浓的青草味,它本来是马国印度人的著名甜点,现在的Pandan材料已改为天然的绿豆粉。吃的时候配上沙冰,淋上特制的椰浆和黑糖,清新爽口。煎蕊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和马来西亚地区的传统冰冻甜点,流行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煎蕊最基础的配料是在刨冰上加入绿色粉条(或作粉糕,印尼传统珍多冰之粉条乃用糯米粉所制成,并以斑兰叶等食用色素染色,而且多使用红绿两色),再淋椰汁或椰浆,最后撒上棕榈糖(椰糖)即成,红豆、玉米、糯米和仙草可作为选择的辅料。

煎蕊在新加坡,给煎蕊添加了更多的西方元素,提供多种不同口味的煎蕊,最常见的有煎蕊加香草冰激淋以及煎蕊淋上切粒的菠萝蜜、红豆沙或榴梿。在越南菜中,有一种相近的甜品称之为越南三色冰。

肉骨茶

肉骨茶(闽南语:Bak-Kut-Teh)是一种流行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食品,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于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肉骨茶起源地为马来西亚的巴生,之后也广传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海外华人地区。

肉骨茶混合中药(枸杞、党参、当归、玉竹、川芎)和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皮、丁香、大蒜、甘草、花椒、甘蔗、罗汉果、胡椒)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在马来西亚的一些高级餐馆会加入海参和鲍鱼一起熬制。肉骨茶通常伴白饭或以油条蘸汤来吃。以酱油、碎红椒和蒜蓉一起调味。通常会奉上中式浓茶解油腻。在马来西亚,肉骨茶是一道典型的早点菜式。

相传华人初来南洋创业时,生活条件很差,由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风湿病。为了治病祛寒,先贤用了各种药材,包括当归、枸杞、党参等来煮药,但是,因忌讳而将药称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将猪骨放入了「茶汤」里,没想到这(茶汤)喝起来十分香浓美味,风味独特. 后来,人们特地调整煮茶的配料,经过不断地改进,就成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多把南洋与卖猪仔划上等号;惯性思考的结果,这些被卖来南洋当苦力的先辈们,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创始者,或是参与其中以突显早期华人艰辛岁月的时代角色。据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巴生,反正场景不外是港口就是码头。在清末时期,那时的华人为了离开动荡不安的国家,到来南洋谋生计。 那个时候,马来西亚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在马来西亚搜刮了许许多多的资源,需要运送回英国,于是便在巴生(距离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码头。当时,不少华人因为知识水平不高,来到马来亚也只能以劳力换取薪酬,如当三轮车夫、在码头做苦力或采挖锡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体力。为了长时间维持体力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而需要进补。但是,他们并不舍得购买昂贵的中药食材。当时的中医师便把闽南及潮汕一带的饮茶加以改良,并且使用当地出产的胡椒,加上当归、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让他们在早上出门工作前,炖煮排骨及配上白米饭或油饭,来增加体力,应付工作,在那个时候,肉骨茶属于穷人家的食物。而如今则是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美食之一了

除了上面那些美食之外,马拉西亚还有许多特色美味菜酱汁。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酱汁之中,常用的马来西亚菜酱汁大致有5种:

亚参酱:以酸子皮、南姜、香茅、马来辣椒等15种香料配成。多用来做肉类菜式。马来人喜欢吃辣的食物。但他们的辣和四川辣可不一样。川辣更多是花椒味道的麻辣,而马来辣是辣椒中的香辣。不过这种辣度和泰国相比还是温和的。多用来做肉类菜式。

娘惹酱:姜花、柠檬等20种香料配成,多用来做海鲜菜。

叁巴酱:虾米、姜花等调配成,香口带鲜,多用来做贝壳类和鱼类菜式。

马拉盏:虾米用铁镬收小火炒足两小时,去到干身出香味再加入其他香料配成,多用来做主食的调味。

薄荷酱:薄荷叶、酸子皮水、姜花等配成,搭配海鲜、豆腐类菜式较多。


中华酱:干贝,蛤蜊,姜,酱油和五香粉

等配成,主要用来爆炒各种各样的蔬菜如竹笋,番薯叶和空心菜等等。

希望未来各位小伙伴都有机会到访马来西亚,品尝马来西亚不一样的美食以及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