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津巴布韦在哪里? 一个家家都是“亿元户”的非洲穷国——津巴布韦

时间:2024-07-23 11:30:06

说起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你会想起谁?是有巨大石油储存量的阿联酋,还是银行金融业发达的卢森堡,亦或是大家公认的首富卡塔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位于七大洲中最贫瘠的非洲大陆,是一个人均都是“亿元户”的著名穷国——津巴布韦。

让人艳羡的“非洲面包篮”

津巴布韦地处非洲内陆南端,境内平均海拔过千米,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过半,铂铬等金属矿产的含有量更是高居世界前位。

如此肥沃富饶的土地自然饱受强国觊觎,经过几番易主,在1888年,四处殖民的大英帝国终于踏上这片土地,在黑人政权的手中夺取了津巴布韦的矿产开采权,并在九年后,正式开始了殖民统治。

虽然津巴布韦人民受到了英国惨烈的奴役和镇压,然而客观上也推动了国内的发展。凭借先进的科技和多年殖民经验,这里的白人统治者在开采丰富矿藏的同时,还建立了大量的农场,开展了农产品种植加工等一条龙式业务。

依托强大的外销网络,津巴布韦的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即使灾荒动乱频发的年代,依旧可以保障大强度出口,成功获得“非洲粮仓”的美誉。

愈是富足愈是渴望自由,二战以后,津巴布韦人民渴望独立的思想再也按捺不住,同世界各地被殖民压迫的其他国家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人民日夜盼望的共和国成立。

和其他刚刚成立的政权不同,津巴布韦并没有建国初期的贫穷和落后,反而凭借“殖民遗产”,迅速成为非洲最闪耀的新星。

首当其冲的就是丰富的农业资源,700万的人口拥有近5亿亩的耕作用地,再加上相对完善的播种加工机制和四通八达的销售网络,让津巴布韦的粮仓满得几乎溢出来,人民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解决了非洲最困扰的粮食问题,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津巴布韦人开始谋求更高的精神层次。政府将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将每年政府收入的1/4用来教育建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技校专业学校,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求学需求。在2002年,津巴布韦成人识字率达到了97%,基本完成全国扫盲目标,碾压一众非洲国家。

除了发展教育,津巴布韦人民也十分崇尚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精神,从建国以来不断寻求体育发展契机,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摘得多项奖牌。

正是这样孜孜不倦、刻苦追逐的精神让津巴布韦一度成为仅次于南非共和国的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获得“非洲面包篮”的美誉,让其他非洲人民心生向往。

那么这样一个盛极一时,又十分有远见的非洲较发达国家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沦为一个人人躲避、即使手握亿元依旧无法摆脱贫困的地方呢?

颠覆国本的“土地改革”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一个国家的命脉关键在于土地的分配和所有,津巴布韦恰恰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

众所周知,津巴布韦的人口构成主要是黑人,其占比达98%,剩下2%是白人和混血,混血的人口数目又远高于白人,所以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黑人掌权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和决定都是为了黑人的利益。

而曾经在津巴布韦土地上作威作福,施行管理的白人则备受排挤,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不可抹灭的种族矛盾。

直到新纪元2000年的到来,一直高举“反对部族主义”旗帜,提倡“欢迎白人留下来”理念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突然对白人发难,宣布全国上下实行“快车道”土改,剥夺国内白人对于土地的所有权,收回国家,施行土地国有化。

在这片土地扎根了一辈子甚至几代的白人哪会心甘情愿让出自己的大片农场,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抗。然而“枪杆子是硬道理”这句话在何时何地都行得通,面对白人的不配合,津巴布韦政府直接派出警察驱赶镇压,催泪弹冲锋枪,各种武器齐上阵。

虽然政府的武力镇压夺回了土地,但白人受到驱逐后的副作用也直线反弹。不但境内生活的白人不断地抗议示威,造成社会动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看准时机落井下石,开始制裁津巴布韦,实行经济封锁

在内外双重的压力作用之下,津巴布韦的外汇燃油等严重短缺,粮食供给更是一落千丈。据测算,仅在2006年,其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就已经高达1042.9个百分比,创下了全球之最。而这只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开始,为了解决“钱不够用”的问题,津巴布韦政府加快了印钱的数量和速度。

随着大笔资金的投入,通货膨胀率的数值最高峰不断突破,最高点直接飙升到200000%。政府的印钱政策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负担。

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成千上万亿,但是真正买到的东西却少得可怜,有人曾经拎了一篮子的津元,最终只换来了两个面包,听起来荒唐可笑,可实际落在民众身上,却辛酸得让人掉泪。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钱,却过着最贫穷的日子,是当时津巴布韦人民的真实写照。

尤其2008年三月以后,津巴布韦的社会运行一度进入瘫痪,医疗教育水电等公共设施基本停运,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陷入黑暗。此刻的政府也焦头烂额,朝令夕改,刚刚在7月21日发行完面值1000亿的津元,8月1日就又废除了原有的货币制度。

100亿的旧币,最终只能换得1元新币,新旧津元的换算让人咋舌,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解决问题,通货膨胀依旧存在。2009年政府再次推出了面值以兆计数的钱币,可此刻的津巴布韦经济已如强弩之末,怎样抗争都是徒劳。

无奈之下的津巴布韦政府,只能以中美等9国货币作为通用货币在国内流通,放弃了本国以亿计数的津元。然而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昔日富饶的“非洲面包篮”,反而给它开了更大的玩笑。

灾荒之下的苦苦挣扎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被土地改革折腾,通货膨胀磋磨得焦头烂额的津巴布韦,又再次遇上足以让人毁灭的灾荒。

2008年开始,津巴布韦多地出现灾荒,面对350万人、近国内人口总数1/4的口粮短缺问题,政府救助无能,只能眼睁睁看着难民饿死街头。

多方求援之下,获得也不过是南非政府捐赠的15万个裹尸袋,让受难者在死后有一个容身之所。然而与饥荒和死亡并行的还有瘟疫和其他疾病,难民的死亡不是灾难的结束,而是末日的开始。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饥饿和疾病罔顾法律,大肆猎杀野生保护动物果腹,抢劫店铺和有钱人庄园,甚至多国驻津的外交机构也没能幸免于难。此时的难民为了活下去,已经彻底放弃了最后的做人底线。

有人说人祸可防天灾难测,津巴布韦的灾难是双重作用的结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个昔日的粮食出口大国,一个在英国殖民时面对非洲灾荒大年依旧可以屹立不倒的国家真的会因为天灾而至此吗?

其实这次的灾荒完全源于人祸,是土改初期遗留下来的的隐患。撵走了白人农场主,黑人分到土地后却不知如何管理运作,大多看天吃饭,让原本先进的农业庄园回归原始时代。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大量土地变得荒芜,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愈发严重,最后只需一个小小的推动,就会造成全民的灾难。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津巴布韦政府也认识到了关键所在,推翻了建国后一直统治政府的穆加贝,迎回了白人农场主,积极寻求黑白双方间相对中和的方式。国内的境遇也得到了缓解,人民的生活虽然依旧贫穷,但已经逐渐趋于稳定,未来的路也会平坦很多。

纵观津巴布韦的发展史,我们从中看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对于自由和无限渴望和抗争,对于富强的不断追逐和创造,非常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不过透过这些华美的表象和成果,我们更应该看到隐藏在动荡和贫穷之下的血泪。是从始至终从未抛下的种族对峙,是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忘乎所以,更是领导班子陈旧僵化带来的偏颇政策。

致使一个原本可以在非洲大陆肆意驰骋奔跑的雄狮跛了脚,只能屈居角落独自舔舐伤口,还要时刻警惕其他动物的突袭,从而愈加疲惫衰弱。

这让我们感到唏嘘同情,也让我们督促自省。今天的中国是否真正地落实了民族平等地区平等的国策,是否已经摒除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可以团结一致对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无论是人均“亿元”依旧贫穷的津巴布韦,还是富得流油的卡塔尔,大家的起跑线都是同样平等的,只不过是奔跑过程中有人被石头拌倒崴了脚,有人踢开石子让道路更顺畅。

但只要找到对症的良药,有一段充足的疗伤时间,津巴布韦和其他有着同样境遇的国家都可以康复,都会以更好的面貌和更健壮的体格重返赛场,冲击决赛的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