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开始制造宣统银元,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银量九成,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为伍角.贰角:壹角·和伍分。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本特别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以及特殊的签字版等。
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为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的条件下,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银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含银9成。据统计,清末铸银元总计达2.8亿枚,其中就包括我这里讲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大清银币版本不同,币的面值不同,相应的收藏价格也不同。大清银币所有的版本2000元到1万元不等。
一种银币就是一种历史的回忆,了解历史背景,传播中国古文化。流传下来的这些银币本无价,看谁收谁买,懂收藏的人或许几万一枚也要玩,不懂的几百元也不要,我个人的看法。朋友们你说我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