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期间,打交道的三类人居多,一类是当事人,就是有法律需求的原告或者被告,一类是办案人员,比如警察、检察官、法官。还有一类就是律师。今天说说形形色色的律师。
当事人有法律需求时,委托律师绝对是个技术活,非常考验当事人的识人判断能力。 接触不同的律师后就会发现,律师与律师之间大不相同。有的律师什么案件都做,民事、刑事,各种类型的案子都表示自己很擅长。有的律师只做某一方面业务,比如民事案件中的合同业务。有的律师高谈阔论,在哪里都有关系、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办过什么大案子等等,有的律师则告诉你那个有风险、那个没机会。谨言慎行,和高谈阔论的律师完全相反。
对于不了解律师的当事人,对于什么业务都做的律师以及高谈阔论的律师,往往更有信任感。其实,只做某一方面业务、谨言慎行、不断提醒你风险的律师,往往更靠谱。
因为优秀的律师,不需要吹嘘自己的业绩,缺什么,秀什么,这是人性,在哪里都适用,律师也一样。
遇到纠纷,律师往往都会给出很多建议,民事诉讼,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官司,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而已。优秀的律师往往会给出很多方案,甚至常常建议你不要打官司,打官司耗时耗力,案件的结果还不一定让你满意。因此,走向法庭往往是无奈的选择,也是优秀律师最终的建议。
所以 ,当你有法律问题,需要找律师帮助时,不要咨询一个律师后,就立即跟他签订委托合同,一定要多咨询不同的律师,听取不同律师的意见,反复对比和斟酌,再选定其中一位比较相信的律师,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像法院、检察院、看守所门口的律师,不要轻易选择。一方面,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和办案机关有熟悉关系,可以得到办案机关的特殊关照,另一方面,办案机关门口的律师处理的案件往往是小案件,经验相对欠缺,经验丰富的律师往往在写字楼里面办公。
最后想要说的是, 案件的结果是由办案机关决定的,律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预测结果和办案机关的结果差距很大。有疑问,可以和案件的承办人多交流一下,多听听承办人的意见,要多相信承办人的意见。对于律师的意见,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不要过分乐观,也不要过分悲观。谨慎的应对诉讼,尽力了,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