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世界旅游地图揽胜—非洲摩洛哥拉巴特

时间:2024-07-23 11:00:09

通过世界旅游地图来看世界各国的著名的旅游景点,领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非洲第四篇 摩洛哥


摩洛哥:北非国家。位于北非西北部,西临大 西洋。面积46万平方公里。人口3621万,多为阿 拉伯人,信伊斯兰教。首都拉巴特。境内大部属阿特拉斯山地, 沿海平原肥沃,东南部为半荒漠。西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东 南部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富磷酸盐矿,探明储量占世界 3/4。经济以工矿业为主。沿海农业较发达。


一、非斯古城

非斯旧城伊斯兰聚居区位于摩洛哥北部城市非斯的市中心,是古代地中海一带伊斯兰中心城市之一。非斯旧城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城中居民至今还保持着中世纪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

非斯旧城伊斯兰聚居区位于摩洛哥北部城市非斯的市中心,为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它始建于公元790年伊得里斯一世在位时,808年续建。非斯城坐落于摩洛哥北部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跨非斯河两岸,由旧城、建于13世纪的新城和建于20世纪的现代化城组成。向东距首都拉巴特约160公里。 作为伊斯兰教圣城之一,非斯旧城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文明于世,城中居民至今还保持着中世纪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自高处俯览,但见非斯的麦地那(即北非城市中常见的阿拉伯人聚居区)茫茫一大片白色小屋,鳞次栉比,绵延不绝,其中有许多幢建筑蔚为壮观。游览麦地那就好像去探险迷宫,一个有着熙来攘往、热闹繁忙的街巷的迷宫,这里是步行人、小摊贩、手艺人和毛驴子的天下。 古城为在非洲建立第一个伊斯兰王朝的伊得里斯一世所建,其子伊得里斯二世又加扩建,并于808年(即回教纪年192年)定都于此,奠定了此地作为伊斯兰名城的基础,在此以后,非斯迅速发展起来。 9世纪被倭玛亚人从科尔多瓦驱赶出来的安达卢西亚人在非斯河谷右岸定居下来,从突尼斯凯鲁万来的移民则在左岸安了家,从而形成了安达卢和凯鲁万两区,这一布局在13、14世纪城市扩建时得以保留。公元859年设立的卡拉维因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它由一位名为法蒂马菲赫里凯鲁阿尼的妇女创建,后来成了伊斯兰思想及科学的传播中心。13、14世纪时,柏柏尔人的马里尼得王朝统治摩洛哥期间,在它的周围建起了许多穆斯林学校。自此以后,该城在知识、艺术和宗教方面的影响很快便超出了北非范围。各地的大学生纷至沓来,此外,还有人从东方、非洲和西班牙来这里进修。

摩洛哥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安达鲁清真寺和拥有270多根圆柱的卡拉维因清真寺都建于公元860年前后。在12世纪该城的全盛时期,这里拥有785座清真寺,至今仍存360余座。阿布那尼亚清真寺、阿塔里清真寺是其中的著名建筑。16世纪萨阿迪安王朝时期在城的南北山坡修建的两个碉堡至今依然耸立。阿蒂乌王朝时期修复了宏大的宫殿、伊斯兰高等学府和清真寺等。这些遗迹统称为赫迪得非斯。此外,在城外还有伊得里斯二世的坟墓。 综上所述,非斯的主要遗迹可分为以下几类:军事防御工程(城墙、城堡、门楼、要塞、桥梁等)、宗教建筑(清真寺、礼拜堂、伊斯兰高等学府、装饰性雕刻群)、宽大的府邸(宫殿,有大理石、陶瓷装饰的住宅,)、伊斯兰思想及科学传播中心、保留着最古老制作技术的手工艺作坊(如制革厂,马具厂,鞣皮厂,陶瓷器厂)。 非斯城建筑布局在建城之初即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非斯河穿城而过,河上的一座座玲珑的桥梁是非斯河两岸来往必经之处。城市有完备的排污和供水系统。清真寺和伊斯兰高等学府的喷水池内水流不断,给人以清新、凉爽和静谧之感。

二、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最靓古旧村落 踏足撒哈拉就如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满足,不过要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就必定要去摩洛哥另一角落的Ait Ben Haddou。这个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曾经是古代的重要关口,虽然现在已差不多完全荒废,不过就保留得相当完整,甚至还赢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称号。 这个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虽然城堡就如在沙滩玩泥沙砌堡垒般砌出来,而且手工还精雕细琢,不过整座城极之巨大稳固,难怪在古时足以抵御外敌。这座已被列为历史文化遗迹的宏伟古城,不但城堡建筑够吸引,内也甚具特色,骑驴仔横渡护城河,更可探访内里居住的土著。

三、缔头万城

建造于摩洛哥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当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领时,缔头万城充当了避难所的角色。由于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连接两个文明和两个大陆的纽带。

尽管许多考古遗迹表明,对这一地点的占领可追溯到前史阶段或伊斯兰时期,缔头万成在休达解体后的中世纪末期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286年,苏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内建立起一个要塞,以-休达城。该城在14世纪初期开始扩展,但却在一个世纪以后毁灭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纪后叶,来自安达路西斯的难民重建了这座城市。

摩洛哥城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出现在16世纪中叶,那时,它的西南部已经延伸到麦地那城。后来,被西班牙驱逐而来的穆斯林又将麦地那城进一步向西北方向扩展。麦地那现在的版图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时,统治者在城内修建了许多堡垒。

缔头万城的城墙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长达5000米。城墙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防御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垒。总共有七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门通向城市内部。

麦地那城内街道呈十字形交错,并与不同的大门连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区。狭窄的小巷从大街开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数不清的过道、凉棚和走廊使得缔头万城的布局更加丰富。

麦地那城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降低,这构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没有一座建筑的高度超过三层,只有尖塔高过了大部分建筑,这使得整个城市具有一种伊斯兰教的气氛。许多工匠作坊以及杰出的建筑物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使得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独具特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来自外部的干扰。 评价: 从八世纪起,缔头万城就是伊斯兰时期的一座特别重要的城池,是连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亚的主要通道。在经过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后,这个城市由遭受到西班牙人洗劫的难民所重新建设。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都很出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外部影响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