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励精图治的意思及出处(成语典故之励精图治)

时间:2024-08-15 11:30:05

励精图治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释义】励:激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比喻振作起来做好某件事情。

【历史典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原名:刘弗陵)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原名:刘病已)为帝。刘询的祖父刘据,本来是汉武帝的太子,由于卷入一次巫蛊事件,全家被诛杀。当时还是婴儿的刘询被一位狱官营救,才幸免于难,得以在民间的外祖母家中长大成人。后来遇到大赦天下,他才恢复了皇族身份。刘询登基后,被称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由此,霍氏一族对魏相极度怨恨,便准备假借太后命令,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霍氏一族的阴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因为宣帝出身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他特别重视吏治,多选用熟悉法令的人做官,严惩了一批贪赃枉法的高官。宣帝还设置了治书侍御史,审核廷尉在法律量刑中是否轻重失当;让官员呈报监狱中囚犯名数,由丞相御史统计上奏皇帝;还免除了一些残酷的刑法。宣帝在经济上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招抚流民,恢复和算赋(古代的人口税。汉有口赋、算赋之分),提倡勤俭节约,降低天下的盐价。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元康年间,由于连年丰收,谷价降至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自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宣帝时,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便设立西域都护,政令达于西域。在文化方面,宣帝下诏召集文人讲论五经异同,并且亲临裁决。而魏相被提升为丞相,封为高平侯。他率领百官尽心尽力辅佐宣帝,很得宣帝信任和赏识。

宣帝在魏相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的有效措施。他大展鸿图,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国家很快强盛起来,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他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后世史家称之为“宣帝中兴”。

【成长心语】

顽强的精神背后是坚定的信念,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汉宣帝正是拥有了顽强的精神,才实现了“宣帝中兴”的局面。可见,振奋精神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振奋精神,才能有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才能看到光明,鼓足勇气,战胜困难,排除阻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成语寓意】

故事中的汉宣帝为了国家振作精神,力图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同理我们也应该振作起来,经营好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国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十年寒窗苦心钻研,韬光养晦,潜心修持,专心致志,勠力奋发,在艰辛寂寞的道路中终于淬炼出迈向高峰的能力与勇气。然而有时绊倒我们的往往不是艰辛与寂寞而是安逸后的平静。自己也许不是一国之君,但肯定是一身之主,为了自己的“国土”安定,也需要“励精图治”一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