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文武二圣指的是哪两位(文武两圣人之比较)

时间:2024-10-08 09:15:06

在江苏海州关帝庙里有一副楹联:关夫子孔夫子二位夫子 ; 作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 。此联中的“二位夫子”指的是山东夫子孔子和山西夫子关羽;“一部春秋”是说,关羽夜读的《春秋》,正是孔夫子作的那部《春秋》。后人又同尊孔子和关羽为圣人。不同的是孔子为文圣人,关羽为武圣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民间知识分子,私立青年干部培训学校校长兼教授。教书育人,能因材施教,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酷爱思考,有言论集《论语》传世;研究历史,著编年体史书《春秋》。一生贫寒,不但不为权贵所容,壮志难酬,还时常被人讥笑。关羽,字云长。是一位身上有点义气、力气与骨气,另外还有些傲气的汉蜀武将。

孔子搞的不是基础教育,而是研究生教育

孔子和关羽,生前虽有些名气,但也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远非圣人级别的人物。然而,后世为何拿他们两个说事,封孔子为文宣王,尊其为万世师表、文圣人;尊关羽为关帝、武圣人,民间敬称关王爷、关老爷、关公。

一、孔子、关羽凭什么受到后世尊崇

(一)孔子凭他那“忠君”思想,被尊为文圣。孔子的治国理论由对臣民的要求和对君王的要求两方面构成。孔子的意思是,君民双方都照他的要求做到了,社会就和谐了。 孔子要求臣民做到:不要犯上作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忠孝节义,切勿犯上。再如“忠君”比“孝亲”更重要。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事父母是“孝”,事君是“忠”。尽孝“竭其力”即可,而尽忠必须 “致其身”。“竭其力”抽象而富有弹性,而“致其身”具体而别无选择,关键时候你要毫不犹豫为君舍命;当“忠孝”不能够两全的时候,舍孝保忠。

同时,孔子要求统治者要做到:“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求君臣相处要做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要求帝王们打铁先要自身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要求为官的“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孔子对统治者提了这么多要求,春秋时期各诸侯都很烦孔子,没人听他的。后世统治者不知道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吗?知道!做了吗?没有!梁启超曰:”试观二千年来,孔教极盛于中国,而历代君主,能服从孔子之明训,以行仁政而事民者,几何人也?“ 既然这样,后世的统治者为什么还要尊孔呢?事实上,统治者有意放大孔子有利于统治者的那部分思想,即忠君思想,视而不见地忽略不利的部分,对孔学按需而取,片面引用,其本质是选择性尊孔。

孔子塑像

(二)关羽凭忠义、诚信的道德品质,被尊为武圣。关羽的一生忠勇双全,但毛病也不少,比如骄傲自负,大意失荆州。陈寿评价关羽虽有“国士之风”,但“刚而自矜”,“以短取败”。毛泽东对关羽的战略眼光评价也不高:“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唐德宗时期,关羽与历代名将一起配享武庙。这表明,关羽身上的勇武价值,在他去世几百年之后,最先发掘出来。到了宋代,随着拥刘反曹思潮的兴起,关羽的道德价值,直到他去世八百年后的宋徽宗时期,才被正式挖掘出来。关羽成为忠义的化身,是因为他忠于有皇统血脉的刘备,而不是曹操;忠于刘备即忠于皇家,捧关羽则有利于稳固皇权。明清两代统治者更是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不断围绕关羽身上的忠、勇、义、诚等道德符号做文章,捧关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桃园三结义

二、为何要尊孔敬关公

历代帝王为什么不尊墨子?因为墨子讲兼爱、讲平等、讲逻辑。诸子百家学说,唯有墨家与儒家最不兼容,也最受帝王将相们排斥。唯有独尊儒家,神化孔子,提高孔学权威,达到愚弄百姓的目的,帝王们才会睡个安稳觉。

对文武二圣的尊崇,之所以能够长久延续下来,根本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庙堂和山野之人的不同需求。在同一个人身上,有不同的寄托,可以实现各自的目的

对于统治者来说,尊是手段、是战略,不是目的,尊的背后另有所图。孔子是忠君思想的倡导者,而关羽是忠君思想的优秀实践者。所以,历代统治者推崇孔子和关羽,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形成孔子文化和关羽文化,来束缚人们反叛皇权的意识和行为,实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把孔子和关羽的地位捧得越高,皇权统治的稳定性就可能越高。

而对于普通百姓,尊孔就是尊师,拜孔子的目的,也是限于名师保佑,金榜题名;民间祭拜关羽以求平安;商人祭拜关羽,意在诚信交易中发财;江湖人士,包括黑社会组织也拜关羽,以忠义精神凝聚组织。

三、如何尊崇

(一)尊崇的时间起点——尊孔自孔子去世三百年后的西汉开始,敬关羽从关羽离世后的五百多年后的唐代开始。虽然二人受尊崇的时间起点不同,但受尊崇的程度,都经历了逐步提升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通过封爵位和表彰性封号 ,抬高其身份地位。如对孔子的封爵由公而王。汉平帝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周静帝封之为郇国公,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又晋升之为文宣王,宋真宗加谥为玄圣文宣王,不久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表彰性封号有:北魏孝文帝尊之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尊之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之为先圣,明世宗尊为至圣先师,清世祖加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总之,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

为了捧孔子,封建统治者还上封孔子祖先,下封孔子后裔。北宋真宗时期,真宗皇帝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朝时期,元文宗追封叔梁纥为“启圣王”;到了清代,雍正帝又追封孔子的五代祖宗为王爵,“ 别建崇圣祠于大成殿后,春秋崇祀,典至隆已。”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孔子嫡系长孙为衍圣公;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享受许多特权,其官位,也由宋代的八品,逐渐升为元代的三品,明朝的一品,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曲阜孔庙里的“万世师表”匾

关羽去世后,历史上有十六位皇帝二十三次为他褒封。在宋代,徽宗加封其为武安王,高宗时加封为壮缪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为英济王。元代文宗天历元年,加封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代万历二十二年,因道士张通元之请,关羽被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期间的加封过程,明代姚宗仪概括为:“荆州牧前将军,其本号也;汉寿亭侯,其加封也;今上尊为协天大帝,又敕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兼赐冕旒玉带,至尊无上也。”

到清末,他的封号已累加为“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有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关羽由人到神到圣的变化:“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三)建孔庙,为祭提供一个固定的场地,使之常态化,并赋予仪式感。历史上的孔庙建设,曾经历了由孔子本庙到家庙、由家庙到国庙和学庙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尊孔程度的不断提高,孔庙建设有以下特点:

1、除少数孔氏家庙由后裔捐建,其他孔庙均由国家投资建设。因而,孔庙得以不断增修扩修,规模也越来越大。曲阜孔庙是孔子本庙,经历代扩建,明代奠定规模,清代达到鼎盛。南北全长1300多米,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100多座,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不论是庙制规模还是建筑体量,曲阜孔子本庙都是世界孔子庙之最。

2、孔庙数量越来越多。文庙是指建造在各级国立学校内的孔子庙。从北齐开始,将国立学校孔子庙推广到郡级学校;唐太宗下诏,将孔子庙推行到州县学校,确立了各级国立学校皆建孔子庙的制度。当时全国州县学校孔子庙大约有1000所;明朱元璋时,规定学庙结合,或前庙后学,或右庙左学,到明朝末年,全国学校孔庙达1500多所,基本上普及到每个县,孔庙数量大为增加了 ;清末鼎盛时期,仅学校孔子庙达到1740多所。

3、孔庙建筑规格越来越高,最终以皇家规格突显孔庙的品位。 现存的曲阜、北京、南京和吉林“四大孔庙”,曲阜孔庙为孔子本庙,后演化为家庙,其他三大孔庙为国庙,均为宫殿式建筑群。其核心建筑大成殿,面阔一般为五间。清代建设的吉林孔庙大成殿面阔为11间;曲阜孔庙大成殿,唐时为五间,宋代改建为七间,清代再改为九间,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11间的面阔。

曲阜孔庙建筑群

曲阜孔庙大成殿

北京孔庙为元代建设的国庙,为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

北京孔庙大成殿

南京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文宣王庙, 始建于东晋(337年),北宋(1034年)改

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吉林孔庙

地方“学庙”建筑规格虽低于本庙、国庙,但也要通过建筑位置、庙貌,来体现孔子精神领袖和教化代表的崇高地位。如在庙学组合空间中,文庙处于统领地位。其建设的空间原则遵循"文庙之建列在通衢,岂不焕然昭烁?”庙貌务必"森然伟观",以使"过而望者,虽远而数十百里,咸知所敬仰"。

发端于北宋,流行于宋元,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的书院孔子庙,即“院庙”,不同于“学庙”的学与庙分设,而是庙在学院之中,其规模虽小于学庙,但其位置也居于书院之中心。

4、孔庙的建筑布局特点。孔庙建筑根据其性质,主要有两种布局。其一是本庙、家庙布局。除引导区外,主要建筑以中路为主,三路布局。中路主祭孔子,由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等建筑组成;东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由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祠、家庙等建筑组成;西路主祭孔子父母,由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组成。其二是国庙、学庙布局。以祭孔子为主的一路布局。一般由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建筑组成。不管哪种布局,大成殿都是各类孔庙的核心建筑。


平遥文庙棂星门

(四)建庙祭祀关羽。与孔庙相比,关公庙具有以下特点:

1、以关羽死后状况,形成“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的三大关帝庙格局。公元219年冬,孙权偷袭荆州, 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传于洛阳操处,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即今关林。

洛阳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前祠庙、后墓冢,在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湖北当阳关陵。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后,又按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境内。

山西运城解州(hài )是关羽的故乡。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为清代建筑。

解州关帝庙全貌

解州关帝庙大门

2、关帝庙以民间建庙为主,遍及天下。这一特点决定了,关帝庙的建筑格局,可以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也可以简化到只是一个房子; 由于孔子崇拜限于官府和读书人,而关羽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关帝庙多为民间所建,关帝庙的称呼很多,如关公庙、关爷庙、武庙等等。所以,关帝庙的建筑规制总体上虽逊于孔庙,但其数量却远远大于孔庙。明清时期,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清朝时的关帝庙达三十余万座,是孔庙数的一百多倍, 可谓“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 ”。

四、对孔子、关羽尊崇的差异

(一)程度差异。孔子最高被封为王,关羽最高封为帝。 孔子是在唐代被唐玄宗封为文宣王,而关羽则在唐代被列为玉泉伽蓝,被封为神。尊孔子为王、为“至圣先师”,但毕竟是人间的圣人;关羽被封为神仙界之帝,在民间信仰中,关羽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既可以护佑科举、巡察冥府,又可以司禄命、驱邪恶、除病患的众生保护神,又是一位可以保佑财源广进的财神爷。

历史上有反孔,但没有反关羽的。 统治者是尊孔的,革命者是反孔的,隔一段就要反一次。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存在着革命和反革命、革新和保守这样两个阶级、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必然要“解放思想”,都会把保守派的代表孔子拿出来说事。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反孔的,因为尊孔就没法打天下;汉高祖刘邦不尊孔,到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时候才尊孔,因为此时政权已经稳定,为了长治久安,才把孔子抬出来大尊特尊;蒙元满清刚入中原时,也是先砍倒孔子;江山到手后,再搬出孔子吓退百姓。就连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领袖洪秀全,起义之初也是毅然捣毁了孔子的牌位。历史上可以尊孔,也可以反孔批孔、贬孔戏孔;但提起关羽,无人不毕恭毕敬的。

(二)尊崇的广度差异。

1、孔子受儒家一家所尊,关公则被儒释道三家所尊。 佛教禅宗北派六祖神秀为了便于传教,把关羽吸收为护法伽蓝神。 宋代,道教也给关羽戴上清元真君、崇宁真君等桂冠 。随着佛道两教争相神化关羽,儒家也开始用儒学系统阐释关羽精神,把关羽“兴复汉室”作为“《春秋》大一统”理念的标志,以宁死不屈作为弘扬忠节的象征,使关羽形象更加完美。

2、尊孔限于“天下学官”,关羽则为庙堂与山野同拜。雍正皇帝说过:“自古圣贤名臣,各以功德食于其土。其载在祀典,由京师达于天下,郡邑有司岁时以礼致祭者,社稷山川而外唯先师孔子及关圣大帝为然。孔子祀天下学官,而关帝庙食偏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隅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盖孔子以圣,关帝以神。”

从雍正的话可以看出,孔子只在“天下学官”中享受祭奠,而关羽则超出了“专业”限制,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为天下人共同膜拜的对象。晋商把山西老乡关圣帝的诚信、忠义,当作信仰的图腾。晋商陕商所到处必建山陕会馆,有会馆必有关帝庙,受其影响,其他商人也把关羽敬为财神,香火长盛不衰。近代随着华侨的漂洋过海,关公信仰也被带向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美国纽约、旧金山,日本神户、横滨、长崎、函馆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关帝庙。

澳大利亚悉尼关圣帝庙

(三)祭拜的差异——孔子祭拜由官方组织为主,规格高;关羽祭拜以民间为主,常态化。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山东用牛祭祀孔子,开了皇帝祭孔的先河;后周太祖郭威尊孔子为百代帝师后,帝王祭孔要执弟子礼。历代皇帝封禅泰山或出巡经过曲阜时,也要到孔庙拜谒,平时则派官员致祭。 康熙和乾隆祖孙俩尊孔到了极点,仅乾隆就曾9次祭孔。袁世凯想做皇帝,也还是以祀孔为第一要务。

现代祭孔仪式

与祭孔相比,对关羽的祭拜则晚得多。宋祥符年间,赵恒皇帝召颁天下崇祀关公;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建武庙春秋二祭,才使祭拜关羽常态化、规模化;与皇家主祭孔子不同的是,祭拜关羽则以民间主祭为主;尤其是明清以来把诚信奉为经商信条的商家,除了在关羽的生卒等纪念日集中祭拜外,更是把祭拜日常化,初一、十五都要上香祭拜。

敬关公,一千多年香火不断,长盛不衰;对于孔子,虽有尊孔、反孔的交替反复,但尊孔仍是主流。尊孔子、敬关公,形成中国特有的、持续的文化现象,对此,很有深入研究之必要。